现状:墨西哥多城市年均PM2.5远超WHO设定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墨西哥能源和卫生政策制定者就把当地空气污染的治理作为首要任务。
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
他强调指出,我们从来都是坚决拒绝洋垃圾入境的他说,我国将根据环境风险、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先行将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来源的废塑料、未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逐步有序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五是增加固体废物鉴别单位数量,解决固体废物属性鉴别难等突出问题。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堵住洋垃圾进口的监管制度、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长效机制、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逐步有序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我国是否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这也成为公众和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通报还指出,责成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向党中央作出深刻检查,时任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反思、汲取教训。
通报措辞严厉,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2015年9月,在媒体对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探访报道中,专家表示,祁连山蕴含着河西走廊80%的水量,仅全球变暖的因素,就可以导致祁连山大多数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消融殆尽。在此次中央的通报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这次会议上,甘肃省委书记林铎表态,要坚决拥护、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和中办、国办《通报》精神,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性,以更坚决的立场、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抓好祁连山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市8县(区),保护区在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哪些官员被问责?包括3名副省级,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此次通报,因环保问题,中央在一个省内一次性问责这么多官员,也备受舆论关注。
而人类活动将加速冻土退化,届时,河西走廊及下游地区的500多万人口将失去水源补给。通报中,因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被问责的甘肃官员中,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通报特别指出,在被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约谈之后,甘肃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约谈整治方案瞒报、漏报31个探采矿项目,生态修复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截至2016年底仍有72处生产设施未按要求清理到位。甘肃已表态确保整改到位省委书记:汲取深刻教训,知错就改、知耻奋进虽然,这份中办、国办发布的通报7月20日才对外公布,但是,据《甘肃日报》6月24日的报道,6月23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干部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精神。
然而,一年多之后,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督察发现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严重。另外两人是曾分管过甘肃环保工作的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于张掖市的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能是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由于生态破坏严重,2015年9月,环保部与国家林业局联合约谈张掖市政府、甘肃省林业厅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并要求限期整改。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对甘肃进行反馈时又指出,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塌陷等问题突出首先,自主创新及技术集成能力较弱,技术含金量较低,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次,行业集中度偏低,多为中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常规产品相对过剩,关键核心装备及高端装备供给明显不足;最后,环保装备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环境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突出。
同时,加强关键核心装备的研发和攻关,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走向中高端化,为水气土治理三大战役、区域治理以及环境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认为,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尚处于比较低端的层次,难以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形成有力支撑,严重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
业内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仍需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十二五以来,种种政策环境利好,使环保装备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凸显出来。截至2015年,我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约7000家,产值约5500亿元,环保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装备成套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的巨大需求,带动了环保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加强关键核心装备的研发和攻关,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走向中高端化,为水气土治理三大战役、区域治理以及环境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以来,种种政策环境利好,使环保装备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凸显出来。
截至2015年,我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约7000家,产值约5500亿元,环保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装备成套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认为,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尚处于比较低端的层次,难以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形成有力支撑,严重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
业内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仍需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环境治理的巨大需求,带动了环保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自主创新及技术集成能力较弱,技术含金量较低,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次,行业集中度偏低,多为中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常规产品相对过剩,关键核心装备及高端装备供给明显不足;最后,环保装备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环境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突出面对上述三大烦恼,中国环保在线认为,需要各个击破,具体如下:对恶性竞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环保项目的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和企业退出机制。
让中国环保人愁眉不展的 竟然是这三大烦恼环保很火。根据E20研究院数据,近17年来,以垃圾焚烧与水处理领域为代表的环保细分领域的中标价格正不断击穿底线,普遍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火到国家直接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对污染者终身追责,严惩不贷,通过强力惩处手段扭转行业不良风气,并建立示范工程,进行合理引导。
火到从国企央企到强企小企等各路资本纷纷跨界涌入,跑马圈地,群雄争霸。然而事实上,似乎环保人们的眉头并没有彻底舒展开来,甚至散发着浓浓的愁绪。
苦口良药看病下药,药到病除。资本逐利,可以理解,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势必导致治污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偷排漏排等现象,使得污染治理的项目却成为了超排问题突出的大户。
部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脱节等。伴随环保产业火爆,市场竞争白热化,人才更是成为各大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针对技术落后问题,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技术法规制定工作需要的治污先导技术研发储备制度,安排资金开展先导技术研发活动,建立社会化技术实验评价机制,并建立稳定的公益性先导技术研发队伍。环保产业火了,环保人心头的烦恼却还在。受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影响,地方环保项目立项放缓,环保企业增多导致供需失衡,规模效应扩大与技术设备成熟导致成本降低空间的出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价恶性竞争的风气。人才短缺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此外还应使政校企合作平台良性运转,推动环保职业教育常态化运转。技术落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尽管如此,鉴于国内污染治理需求的猛增,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环保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人才缺口能否及时填补,也将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与环保产业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环保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成为我国环保产业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环保事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如果不是三大方面的阻碍,或许环保人早已笑靥如花,而环保产业也早已腾飞。